董庆连(左2)与“河北福嫂”的合影。采访对象董庆连 供图
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讯(记者 庞晓玮 张梅胜)“利用业余时间学学护理,以后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了。”近日,“河北福嫂”董庆连在工作之余,每天坚持上网课,修读护理学函授本科课程。“干我们这行,可不简单,想干好就得不断学习。”说起自己的工作,董庆连满脸骄傲。
董庆连是河北衡水人,2013年开始在北京当月嫂。母婴护理师证、催乳师证、育婴师证……在从事月嫂工作的12年间,董庆连不断学习,拿到了一个个高级证书。她的专业性,吸引众多北京家庭慕名而来,成了家政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
在河北,像董庆连这样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有个响亮的品牌——河北福嫂。“河北福嫂”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,致力于解决“一老一小”照护问题的民生工程,通过向京津等地输送高水平家政服务人员,带动更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,实现稳定就业。
董庆连曾经是一个农村留守妇女,在家除了种地,就是看孩子,也在县里的服装厂和超市打过工,可工资最多就几百元。2013年,董庆连看到有几个人在村里做宣传,说北京对月嫂的需求大,到那边工作挣得多。经过50多天的专业培训,董庆连就上岗了,这一干,就是12年,现在到手的月工资也有近2万元了。
“河北福嫂”董庆连给婴儿洗澡。采访对象董庆连 供图
能拿到这么多工资,是因为月嫂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。婴儿看护、营养配餐、产后修复、按摩护理、催乳、心理辅导……这些都是董庆连的基本工作。如今,社会对家政从业人员的要求一直在更新,只有不断提升专业度,才能提升用户的认可度。
近年来,河北省加大对“福嫂”培训支持力度,将养老护理员、家政服务员等列为急需紧缺工种,培训补贴标准上浮10%。同时,发挥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为引领的师资队伍作用,培养引进一批熟悉京津家政市场的师资力量。通过实施“河北福嫂·燕赵家政”提质扩容技能提升工程,河北省坚持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、岗前培训与“回炉”培训相结合,增强家政服务机构人才培养和优质家政服务供给能力。
除了专业的能力,有人情味的服务,是“河北福嫂”的另一个“王牌”。
“连姐,我觉得你特别像我姐姐,感觉你把我当家人了。”这是董庆连听到的最让她开心的一句话。
说这句话的是董庆连的客户,一位北京的宝妈。这个妈妈生完孩子后,想要瘦身。董庆连就每天给她按摩推背,还换着花样地给她做适合产妇的减脂餐。一道为宝妈量身定制的菊花茄子,更是让宝妈家人专门向她学习。这道菜本来需要油炸,但经过董庆连的改良后,只需要蒸熟茄子,再加上她的“独家”调味,宝妈就能吃上又营养又减脂的餐食了。最终,宝妈在董庆连的呵护下,瘦了十来斤。
除了地缘相近、语言相近、饮食相近等因素外,“河北福嫂”们的专业、踏实、勤快也很受京津家庭的欢迎。在京津家政市场,“河北福嫂”的金字招牌被越擦越亮。
“‘河北福嫂’的品牌越打越响,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。有的客户一听我们是河北来的,首先就会有一种信任感,这样我们的工作也好开展。”董庆连说。
“河北福嫂”闯荡京津家政市场,离不开河北“娘家人”的支持。
“河北福嫂”登上通往北京的大巴车。资料图
近年来,河北着力搭建“河北福嫂”与京津家政市场“双向奔赴”的桥梁。2024年,京津冀三地签署了《京津冀家政行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》《京津冀家政企业输入输出协议》,指导河北各地在京津建立31个巾帼家政服务输出输入基地,依托基地打造“河北福嫂”温暖之家,进一步做好前期对接、岗前培训、就业安置和权益保障等工作。
“我平时工作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,我会第一时间线上咨询基地的专业老师。根据他们的指导,先把眼下的问题解决了,日后再想着怎么系统学习相关知识。”董庆连说。
“家政服务人员既要稳定就业,也要安全就业,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,这些都可能导致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为此,我们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,定期为家政服务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,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,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。”“河北福嫂”北京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2024年,河北在京津新建“河北福嫂”输入基地60个,省内新建输出基地90个。2025年,河北将建立“河北福嫂”进京津基地100个,持续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。
如今,“河北福嫂·燕赵家政”提质扩容工程连续四年纳入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。2021年以来,河北省累计向京津等地输送“河北福嫂”7万余人次。今年,河北还将选树五星级“河北福嫂”300名,建立“河北福嫂”进京津基地100个,开展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(乡村)活动5000场。让更多的“河北福嫂”输得出、待得住、能致富。